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一一再读经典大片《心灵捕手》原创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是美国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导演在1997年拍摄的一部心理电影,马特.达蒙和罗宾.威廉姆斯主演,并分别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至今在我国是一部经典心理教学片。我在十年前曾经看过一遍,没有太深印象,大致情节是一个青年改过自新的故事.去年在网上看到心理咨询师必看的十大心理剧,其中就有这一部。从心理咨询案例的角度再看了一遍,对主人公威尔,这个传统意义上的不良青年多了一些理解,对心理咨询师西恩的高超咨询技术很是羡慕和佩服,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挖掘这部电影的内涵,我下点功夫整理一下自己的感悟。

《心灵捕手》描述的是一个从小在寄养家庭里长大的男孩威尔的故事。他从小倍受继父的虐待,缺乏安全感和爱,为了生存而发展出一种防御机制——攻击。在街上,遇见小时候欺负过他的迈克,他会冲下车把昔日仇人痛揍一番;他戏弄过警察、偷过车、用自己的天赋在法庭里把法官驳的哑口无言;他喜欢哈佛女孩史凯兰,却撒谎、隐瞒、绝情一一他仇视权威和规则,对社会缺乏信任和爱。

威尔从小到大,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同时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还有着迅速整合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他原本可以有着体面的人生,但他却刻意隐藏自己的天赋,把自己隐藏在街头混混、轻薄酒吧、建筑苦工的低层人群中,开着破车、住在又小又脏又破的房子里。对着美丽大方、聪明温柔的哈佛女友,他不敢往前发展这段关系,当女友提出和他一起到加州发展,他违心说自己不爱她,落荒而逃。如果说威尔的人生被继父(第一任老师)毁坏,而兰博和西恩就是疗愈他的第二任父亲,一个保护他免遭入狱,欣赏他的数学天赋,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另一个用包容、耐心、鼓励和爱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

他在最卑微的低层里,靠着着哥们兄弟们的包容、接纳和义气取暖。他不敢往前看,也不敢往上看.但天才的光芒是藏不住的,威尔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保洁工人,其实就是在潜意识的选择当中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伏笔。当兰博教授在教室走廊的黑板上为学生留了一道题,威尔看到了并回到家在浴室的镜子上简单结束了计算。第二天他早早赶到学校走廊,偷偷把把计算步骤和结果写在黑板上。兰博教授找不到谁是答题的主人,只好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结果威尔如法炮制,兰博也终于发现了这个数学天才。但现实却很棘手:威尔因为打人正面临着法庭的入狱审判。兰博坐在法庭里听了威尔面对法官的巧舌如簧,认定这是一个天才,决定保释他,条件是每周一节的数学专业培训和一次心理咨询。威尔别无选择,只好勉为其难。

威尔用自己临时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把兰博教授为自己找的几个心理咨询师戏弄、攻击和激怒,来阻抗兰博教授安排的咨询。兰博教授无计可施,只好找来了自己的初中好友西恩,现是一社区学校的心理老师。

第一次咨询,威尔大大咧咧,嘴里叼着烟,对这个貌不出众、衣着随意的温和老头并不感冒。他轻慢而无理,习惯性地在西恩家里寻找蛛丝马迹来找到攻击老头的出口。后来他对西恩作的一幅画开始感兴趣。老实说,威尔并不懂绘画,但他有着惊人的直觉和感受力,他从画面混乱的线条和低沉的色调中敏锐地感受到作画者的崩溃和悲伤,从而推断出西恩有着和女人的分离创伤,直接说西恩娶了错误的女人,并自作聪明地问西恩是不是老婆跟别人搞在了一起。这激怒了西恩教授,最爱的妻子因病离世是他内心最深的脆弱和创伤,他因此一蹶不振,靠心理自我疗愈打发余生。在这第一回合中,西恩在家里用真诚来接纳威尔,但威尔故伎重演,继续用语言激怒和攻击西恩,妄图让西恩知难而退,但当过兵的西恩用手卡住他的脖子来回应威尔的狂妄和语言暴力,威尔不得不自我收敛。

第二次咨询和见面是在风景优美的湖边,西恩和威尔坐在长椅上,欣赏着水里的天鹅,彼此平和下来。西恩坦诚地说自己一开始睡不着觉,但最后想通了,觉得威尔不过是一个被吓傻了的无知狂妄的孩子。这里有着西恩的真诚坦白和包容。同时,西恩用一段经典的话打动了威尔,这也是整个咨询的转折点。请原谅我要大段赘述西恩的原话,因为真的是太精彩了!请读者一定耐心读下去.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没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体会,你从未对她深情款款矢志不渝,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在所不惜。

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所爱的感受.你也从未经历过在她病床前坚定不移地陪伴,紧握着她的纤手,因为医生知道你根本就不在乎“探访时间”的明文约束。你并没有体会过失去的真正意义……因为只有在你爱某人甚于自己时才会领悟。我怀疑你从未付出过这样的爱。现在我看着你,眼前所见并非一位聪敏、自信的男人,而是一个无知狂妄、内心恐惧的孩子,但你是个天才,威尔。没人可以说是完全认识到你的深度。但是你在我的油画上瞥过一眼,就以为了解我的一切?你的狂妄糟蹋了我的人生!

你是个孤儿吧?但你认为我能看穿你的悲惨生活、认识到你的全部,仅仅因为我读过《雾都孤儿》?莫非它能简化你的人生?个人而言,我对此漠不关心。因为你知道吗 ?我无法通过一些破书来认识你的一点一滴。除非你先谈论自己,告诉我你到底是谁。于是我对此着迷,我愿意来帮助你。但你并不想这么做,对吗?你甚至害怕你会被说出来的话吓到。”

在这段话中,西恩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绘画、投身爱情、爱人病逝、还有上过战场和挚友的生离死别,来告诉威尔生命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也说明威尔用卖弄书本上的学习知识对待生活是肤浅和可悲的,真正的生命是勇敢的舍身处地的体验,去付出,去收获,西恩是能看懂威尔的,既能看懂他的创伤和无助,也能看懂他的无知和狂妄,其实他真正缺乏的是一盏他可以信任的明灯,引领他走出迷茫。前提是他得主动迈出第一步——敞开自己的心,光才能进来。

第三次咨询,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沉默着相对坐着一个小时后结束了咨询。即便是兰博教授抗议这种没有交流的咨询纯粹是拿着自己的钱白白浪费,但西恩坚持自己的立场,一定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威尔,一定等着威尔主动愿意打开——这也是整个咨询最困难的阶段。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沉默和等待是最佳互动方式。

第四次咨询,长长的沉默,就在西恩几乎要睡着时,威尔开口了!他讲了一个自己坐飞机的故事,故事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两个人都笑了起来;西恩也谈了妻子去世前的一些囧事,妻子大笑时会放屁,有一次甚至睡觉时自己会被自己的屁震醒了,惹的家里的狗都叫了起来——两个人都大笑了起来,威尔几乎笑出了眼泪。就这样,西恩和威尔获得了很好的共情和信任。西恩用妻子的故事告诉威尔,

。威尔的防御一点点打开,并当他谈到自己正在交往的女朋友,他害怕破坏这种完美时,西恩说:

“也许现在是你很完美,也许你并不想破坏你自己的完美。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妙的哲理,因为这样你就可以一辈子不用认识任何人。”

。你并不是完美的,我也不想吊你胃口.我想说的是,你认识的那个女孩,也不是完美的,但关键是你们能否完美的适应彼此。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了解世间万物,但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径便是亲身尝试。

随着咨询进展,威尔开始正视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他的最好的朋友查克也表示不希望他糟蹋自己的天赋,希望他离开这个地方,去找到自己更好的发展。查克既是好朋友又像哥哥,不仅接纳他所有的缺点和不完美,而且每天准备着威尔喜欢喝的奶茶,接他上班,给了他体贴和呵护,甚至还可以为了他去拼命打架。但他同时也敏锐地感受到威尔的天赋和与众不同,知道自己和威尔不是一类人。他曾有一段和威尔的对话:

“你是我的挚友,别误会我的线年后如果你依然住在这里,还来我家看电视,陪我做工地工作。我会宰了你!我并非出出言吓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华,我们谁都没有,你不是欠了你自己,而是你欠了我!明天醒来我即使50岁了,但我依然要做这种工作,那倒无所谓;你却有个黄金机会尽展所长,你没胆量去做,简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华,我什么也肯做,那群狐朋狗友也一样,你再留在此地20年,就是侮辱我们!我告诉你我懂什么,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胡闹,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就是从停车走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

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既可以喝酒胡闹吹牛,也可以送你骑上战马,鼓励你追寻人生梦想。友情不是捆绑,而是

。所以当最后威尔真的不辞而别,查克去敲门而无回应时,他的失落和高兴的复杂情绪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不能不说,威尔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得遇良师,又遇益友,还有美好的恋人。正是友情、爱情、师长之情同时在起作用,威尔主动联系了工作单位,准备去接受层次更高的工作。

两个人为了西恩今后的选择正在激烈争吵;是选择代表成功的工作,还是选择和爱人在一起?这也正是兰博和西恩的区别。对于兰博来说,事业和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他致力于研究数学,并获得一直引以为傲的“菲尔德奖”,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任教。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才华要为成功服务,成功才是一个人自信的基础。他讥讽西恩不求上进,懒散放纵,以至于不去参加同学会,纯粹是自卑心作怪。西恩回答说,我不去参加同学会是因为我受不了你的眼神,那种屈尊难堪的眼神。你认为我失败,你认为我可怜,但我自己知道我没有搞砸,我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是我的自主选择。在两人的争吵中,也反映了各自的短板。兰博的害怕失败的心理.当威尔用轻蔑的眼神坦言自己没有耐心和并无天赋的兰博合作时,他几乎瘫倒在地,他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他从神坛跌落尘埃。没有永远的成功,因为

而西恩,内心是有爱的,但他爱别人胜过爱自己,他分明也在刻意逃避同学会的对比和失落,显然这也不是自己要的人生的最佳状态。身为心理老师的西恩自以为内心无限强大,但战友牺牲、妻子病逝,他却再无勇气前行,只是胡子拉碴、衣衫随意、草草敷衍生活。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强大,他也在逃避生活中更好的遇见和经历,只是为了怕再次的失去。威尔第一次咨询时就大声告诉他“她(你妻子)已经死了!”算是对他的棒喝和警醒,而兰博的讥讽,也让他发现自己深层的逃避。当他觉察到这一点,自我疗愈已经开始了。最后西恩告诉威尔自己准备去旅行,预示着他要重新振作,揭开人生新的篇章。所以故事被疗愈的不仅仅是威尔,还有心理咨询师西恩本人,还有以成功者自居的兰博。

,很多心理咨询师带着自己的不被觉察的创伤,通常会在治愈求助者时疗愈了自己。

威尔静静地倾听着两位老师的对话,有信任有感动也有启发。什么是更好的人生?威尔是一个天才,是去用自己的天赋实现大家眼里的所谓成功人生,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更好的自己?西恩最后告诉威尔,

。故事的高潮点是西恩一遍遍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威尔的内在防御终于被穿透,全面崩溃,他抱着西恩的肩膀失声痛哭。就这样一个被父亲的粗暴伤害的灵魂终于在老师的慈爱和理解下得到救赎。

剧中西恩还有一句话:谁也不需要为自己的失意人生圆场。当你选择不够精彩地活着,只是因为你害怕失败,也与美好擦肩而过。这句话,对我的冲击力很大。我们很多人既自大又自卑地活着,那些我们拼命拒绝的东西,如爱情、金钱、事业、美丽等,真的是我们不需要的吗?还是不敢要?或是自己觉得不值得拥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拼命逃避的,是恐惧,是对失败和失去的恐惧。如果穿越这层恐惧,每个人都会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掌握改写命运的权利。

故事的结局是威尔驾驶着朋友们送他的车,勇敢地去加州追寻自己的爱人还有未来无限的可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