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历时五天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大赛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吸引现场观众达24万余人次,签约额近80亿元。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大会展览邀请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机器人厂商,在5万平米的展区内展出了众多先进产品。千余件精选高科技产品,吸引现场观众达24万余人次。
大赛部分,共有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17支参赛队伍、4500余人参赛,其中400人是国外选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包括中国无人机公开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格斗机器人大赛、青少年设计竞赛、第一届中国无人船公开赛5项赛事。
此次大会还搭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平台,据悉,会议期间,企业共签署80项合同,签约额近80亿元。
8月27日下午,《全球智能机器人合作发展倡议书》、《2017-2018机器人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以及7项机器人团体标准等成果发布,7项机器人团体标准为中国电子学会空间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空间机器人系列标准、光纤芯机器人交换设计通则等三项光纤芯交换机器人系列标准。
本次大会,德国知名企业费斯托(Festo)展示了它的智能机器设备:仿生蜻蜓、空中水母等产品。这家拥有11年仿生机器人研究的企业,从2006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会推出2-3款仿生机器动物。
Festo将蜻蜓高度复杂的飞行特性在技术上付诸实施。 这个超轻飞行物如同其自然样板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向各个方向飞行、在空中定点飞行和缓缓滑翔而完全不用振动翅膀。
长有触角,体内充满了氦气的空中水母,在空中飘浮时就好像水中浮动的水母一样。它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体现了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在海底勘探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
当然,久负盛名的Festo可不仅仅只有这点本事,此次参会的机器人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下面小编就带您看看Festo旗下的其他令人叹为观止的仿生动物。
言归正传,除了Festo带来的仿生动物,此次大会还有很多艺术名人也悉数亮相。
这台机器人名为特奥特劳尼克,是由意大利人马特奥·苏兹耗费四年时间研制而成的机器人。它具备53根手指,并通过大量动态控制活动关节,进行极为准确的音乐演奏。
在2012年,特奥特劳尼克在钢琴家罗伯托·普罗赛达的音乐讲座中首次登台亮相,并在同年六月参加柏林爱乐厅的管弦乐团演出。在2012年11月,他还与西西里交响乐团进行合奏。
新浪动漫出品的“虎啸”机甲实体原型就已屹然矗立在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前的广场之上,给到场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展示效果十分震撼,成为了大会举办期间最宏伟雄壮的风景线。
机甲多处部位可动,并有可供驾驶员自由操控的驾驶舱,在国内大型机器人当中,概念设计与实际产物都是数一数二的。放眼全世界,科技含量也当属前列。
在27日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式上,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结合机器人发展态势和演进规律,发布“机器人领域十项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7-2018年)”。医疗、勘探、国防等领域成为重点标的。
该技术是指采用柔韧性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般采用记忆合金、气体驱动等控制方式。柔性材料具有能够在大范围内任意改变自身形状的特点,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查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该技术是指通过控制驱动电磁场外部环境,对液态金属材料进行外观特征、运动状态的准确控制的一种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制造、灾后救援等领域。
该技术是指利用人类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来控制机器臂的技术,可以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动性,在远程控制、医疗康复等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
该技术是指采用基于电学和微粒子触觉技术的新型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敏感触觉,能够让机器人对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硬度更加敏感,最终胜任医疗、勘探等一系列复杂工作。
该技术是指结合语音唤醒、远场语音识别和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人与机器能够实现人与人一般的交互方式。机器人不仅能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精准答案,还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主动引导完成会话。
该技术是指通过融合人类面部表情、语音特征、眼动状态和肢体识别等多类别状态特征,并且通过感知技术综合判断,实现对人类情感甚至是心理活动的有效识别,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能力。可应用于机器人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
该技术是指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在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沟通领域有重大创新意义,可应用于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和娱乐体验。
该技术是指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动驾驶。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为人类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装载和运输工具,并延伸到道路状况测试、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
该技术是指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操作者对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的技术,在维修检测、娱乐体验、现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有应用价值。
该技术是指机器人本身作为执行终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与计算,即时响应需求和实现功能,突破单机模式限制,有效实现数据互通和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无限扩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机器人服务方式。
在WRC2017最后一天的展出上,来自FESTO公司最新研发的水母机器人在现场表演时被一名儿童拉拽,导致零件损坏没能完成最后的演出。事后孩子家长很快带离孩子离开现场,并未道歉,以至于后续的表演一度终止。
这款水母机器人的重量与重力几乎达到了1:1的比例。所以研发这样一款机器人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等成本是巨大的。结果就因为家长的属于看管,让一个“熊孩子”不仅弄坏了一个成本很高的机器人,还让影响到了最后的表演,使得参观者大失所望。不得不说这是本届机器人大会诸多亮点中一个小小的缺憾。
为期五天的大会承载了众多创新创业的科技梦想,展现了全球科技领域的丰硕成果,汇聚了众多关于机器人产业及智能社会的难忘瞬间。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标”,世界机器人大会见证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脚步也引领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